肽尔医疗耳穴磁疗贴(砭磁耳针贴)主要由砭磁珠组成。利用砭磁珠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(耳穴),通过穴位调节和远红外作用,以达到缓解病症的目的。效果优于传统的王不留行籽等材质。
1、磁石: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磁石拥有耳聪目明,镇惊安神的功效。临床磁疗可用来治疗失眠头痛等症状。
2、砭石:早出现在《黄帝内经》中。而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,砭术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,砭、针、药、灸、按跷和导引。中医认为上品砭石有调理气血、安神、疏通经络的作用。
研究发现:砭石含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 人体所必需的钙、镁、锌、铬、锶、硒等20多种抗衰老元素,不含有有害物质,放射性极低;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,用于人体皮肤表面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,其频带极宽,远红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~ 20微米,发射率可达88 ﹪,晶体粒度小于0.03mm的方解石微晶,质感细腻。
耳与肾、心、胆、肝、脾等五脏六腑关系较为密切均有密切的联系。可将耳壳分别隶属于人体各部,并以此作为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依据。刺激耳穴的主要有:埋针、针刺、放血、磁疗、耳穴贴压、按摩等方法。当身体某一部分出现不适的时候,耳部通过脏腑与经络将全身密切的联系的关系,就会反射在耳郭的某一部位上,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,统称为耳穴。所以刺激耳穴对相对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。
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。现在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国家加入了研究、发展、推广这一疗法的行列。该疗法治疗手段简单,尤其对一些慢性病症 ,疗效较为卓著,而且具有安全、无痛苦、等优点,易于推广应用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中国加强了耳穴的研究与应用。1982年中国成立了耳针协作组,1987年成立了全国耳穴研究会。1992年,按GB/T13734- 92国家标准,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“耳穴名称与部位”。
1皮肤过敏性疾病: 色斑、痤疮、哮踹、荨麻疹、过敏性鼻炎等。
2各种疼痛病症:关节疼痛,手术后疼痛、扭伤疼痛、神经性疼痛等。
3妇儿疾病:小儿遗尿、小儿弱视、痛经月经不调、产后抑郁、更年期综合征、流感、百日咳等。
4各种炎症及老年病:咽喉及扁桃体炎症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、急慢性结肠炎、胆囊炎、高血压、肥胖症、胃肠神经官能症、心脏神经官能症、心律不齐、眩晕症等。
5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,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神经官能症,精神分裂症,情绪不稳定,失眠,多梦,记忆力下降,紧张,焦虑,抑郁、放化疗后不良反应、戒烟、戒毒、预防保健等。
定位:三角窝内、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,是镇静安神要穴。
一、 镇静作用:用于镇静安神、止晕、止泻、止痛、降压、止痒、止带、,常用于呼吸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神经系统、运动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。
二、镇痛作用: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。
主治:失眠、癫痫、烦躁、咳嗽、炎症、眩晕、高血压、神经衰弱、戒断综合征(戒烟、戒酒、戒毒)多梦等。
定位:卵巢穴和丘脑穴连线的中点即是神经系统皮质下穴。
神经系统皮质下(神皮穴):神经系统皮质下是调节神经轴和情绪轴的平衡点。
神经系统皮质下穴:用于治疗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,如神经衰弱,神经官能症,精神分裂症,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情绪不稳定,紧张,焦虑,抑郁、失眠,记忆力下降,多梦等。
定位: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。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,即对耳屏3区。
一、止晕作用:用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内耳眩晕症,高血压所致的头晕,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昏头晕(晕机、晕车、晕船)等。
二、镇静作用:枕和神门是一组对穴。又称为姐妹穴,常一起用以加强镇静安神作用,常用于降压、安神镇静、止咳、止泻止吐、止痛止痒、止喘,主治后头痛、枕大神经痛。
三、镇惊作用:用于治疗癫痫、小儿多动症、、面肌抽搐、震颤等主治:头晕后头痛、癫痫、哮喘、神经衰弱。
定位:耳轮脚消失处,胃区前缘,是治疗抑郁症的经验穴位。
主治:神经痛 高血压 忧郁症 上肢痉孪。
定位:膀胱穴与缘中穴连线中点,即耳轮脚中点下缘处。
耳中(支点):(零点、又名迷走神经点、国外称之为零点)是迷走神经刺激点,根据中医耳穴治疗抑郁症取得突破,迷走神经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。
定位:在耳垂七区中央,在垂前穴的下方。
身心穴(又名焦虑穴):是治疗情绪变化,使人以精神振奋、心胸开阔的要穴。 治疗神经衰弱综合征、情绪不稳定、忧郁、焦虑不安、神经敏感、易紧张或身倦怠无力。
主治:忧郁 焦虑 紧张。
神郁耳针规格:6贴/板*10板/盒 6贴/板(单耳)包装;
砭磁耳针规格:6贴/板*2版/袋*10袋/盒 6贴/板(单耳)包;
使用方便;针对收费低的地区,可以使用双耳。绿色疗法,安全有效、无。适合临床推广应用,并且属于国家支持的中医药治疗发展项目。
1、砭磁耳针容易保存,贴压舒适,具有穴位调节,磁疗和远红外三重作用,治疗病症效果更好。
2、耳针治疗为国家的中医诊疗类项目,为国家明确规划发展项目,并且进入到全各地医保收费目录。